教学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教学案例 >> 正文
基础日语(二)课程思政案例
发布日期:2022-09-18    点击:

《基础日语(二)》课程思政案例1:

习近平总书记之“敬老孝亲的故事”

适用专业:日语

讲授课程:基础日语(二)

讲授章节:《基础日语》第二册第八课读解文

切入点:本课读解文的题目是“丢弃老人的故事”,这是日本流传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老奶奶在被儿子扔到山里的途中,折下树枝为儿子做回家的路标。儿子最后因惭愧又把老奶奶背回家的故事。在讲述时,引出中国的孝文化。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孝文化不仅是我国家庭伦理道德的支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孝文化已经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家庭中对父母长辈的孝道,它可以是社会的孝道乃至国家的孝道。

讲授目的及效果: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敬老爱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夫子曾在《论语》中三讲孝道:其一“是谓能养”,其二“和颜悦色”,其三“继志述事”。这三讲阐释了从物质赡养,到精神敬养,再到道义传承的三重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从修书一份致敬老父亲,到亲手为老人送餐端饭,再到署名文章谈尊老。用自己的行动,从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诠释着敬老孝亲的三重境界。通过讲述总书记的故事,正确引导青年对中华孝文化进行传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尊老家庭(优良家风)

2001年10月15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家人要为习仲勋在深圳举办88岁“米寿”宴。习家三代人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老爷子祝寿。然而,唯独缺席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作为一省之长的习近平公务繁忙,难以脱身,于是抱愧地向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时至今日,每每谈及子孝父,这封信总会再度都被人提起。习近平总书记也很孝敬母亲。据了解,每当他有时间陪母亲在一起吃饭,饭后都会拉着母亲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敬老社会(弘扬核心价值观)

2012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来到地处深山的河北省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唐荣斌老人的家。据报道,唐荣斌事后回忆:“总书记没有一点架子,到家里就跟走亲戚一样。大冷天的,我赶紧把火盆摆到炕上,想让总书记暖和暖和。他见我脱鞋上了炕,也跟着脱鞋上了炕,和我们一家人越聊越热乎。” 其实,不仅在河北,在北京、在兰州...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模范敬老、践行孝道的瞬间。

爱老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霜叶红于二月花,最美莫过夕阳红。习近平深知,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对于中国改革进程至关重要。因此,要对老同志所感所想感同身受。在正定,习近平自己坚持只要不出城关就骑自行车,但却把正定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老干部没有活动场所,他就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改成老干部娱乐室。为照顾好老干部的身体,正定采取了老干部看病优先就诊、医院开设老干部病房、老干部医药费及时报销等一系列措施。(作者:魏玮华)


《基础日语(二)》课程思政案例2:

习近平总书记之“读书故事”

适用专业:日语

讲授课程:基础日语日语(二)

讲授章节:《基础日语》第二册第九课读解文

切入点:本课读解文题目为“人为什么要读书”。文中提到:过去,读书是追求文化生活的唯一方法。 如今书本把自己的许多功能让给其他的传播媒体。然而,书本仍然具有强大的功能,那就是开拓和深化思考力的巨大作用。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自然谈到读书这一话题:读什么书?怎么读?为什么读?同时给大家讲讲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读书的故事。

讲授目的及效果:“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这是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的。在课堂中讲述主席读书的小故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告诉他们读什么书、启发他们如何读书。

故事一:带一箱子书下乡

1969年,16岁的习近平在延安开始知青生涯。曾任梁家河村村支书的石春阳回忆有人扛箱子时,拿了习近平一个较小的箱子,以为轻松一些,结果在路上还是落在了后面。等歇息的时候,他随手掂量了一下别人扛的大箱子,才发现远没有自己的沉。他后来才知道,那个箱里面装了一箱子书。

——央视新闻时政微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

故事二:田间地头看字典

“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中国有梦 青春无悔——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

故事三:思考“生存还是毁灭”

“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农民,在那里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那个年代,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作者:魏玮华)


《基础日语(二)》课程思政案例3:

文化古都—西安

适用专业:日语

讲授课程:基础日语(二)

讲授章节:《基础日语日语》第二册第十三课读解文

切入点:本课读解文题目为“历史名城—京都”,文中写道:京都四面环山,是「山清水秀之地」,它的自然美是超群的。然而,提到京都就要说说我们的文化古都—西安。因为众所周知,京都是模仿长安(今西安)而建。以此对比,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古都,提升文化自信。西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及传统文化底蕴,也代表着西安独特的精神标识。其文明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其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文化传承与创新。而这些正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讲授目的及效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本课在讲授解读历史名城—京都时引入我国文化古都—西安,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西安,正在焕发着崭新的文化活力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走向世界。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国众多古都之首。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周围有120多座帝王陵墓,秦始皇陵是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 第八大奇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西安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等风景名胜区。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西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作者:魏玮华)


《基础日语(二)》课程思政案例4:

陈云霁做强做大“中国芯”

适用专业:日语

讲授课程:基础日语(二)

讲授章节:《基础日语》第二册第十四课读解文

切入点:本课读解文题目为“关于机器人的使用”,文中写道:对人来说,艰难的工作由机器人来做,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今后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人。在讲述时自然切入到科技强国,并讲述科技工作者的相关故事,激励青年学子做奋斗者。

讲授目的及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界涌现出许多受到人民爱戴的科学家,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影响的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本课在讲授关于机器人的使用时引入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事例,目的在于激励青年学子积极奋进。

陈云霁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的主设计师。大三时,陈云霁凭着兴趣和执着走进研究生的实验室,成为了实验室里唯一一名本科生。大四即将毕业时,陈云霁听说一件更令他兴奋的事情。当时,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国产通用处理器,即“龙芯1号”。“中国人自己到底能不能做一个这样的东西?”陈云霁心中充满了疑问。

2002年,如愿加入了中科院计算所,跟随胡伟武研究员硕博连读,成为了“龙芯1号”设计研发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 2008年,陈云霁成为“龙芯3号”的主设计师之一,他提出访存协处理器结构,有效缓解了龙芯3B运算带宽比问题;提出片上多核处理器的有界误差全局时钟理论,解决了多核处理器验证和调试的一系列关键难题。2014年,陈云霁带领团队和法国Inria合作研发出了全球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2016年,陈云霁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可商用的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1A”。2018年2月,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Science》也对这项工作做了报道,称中国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的研发工作是在硅谷之外的颠覆性进展。

如今的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许多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前沿地位。陈云霁却不敢有丝毫松懈。他说:“我们有先发优势,并不意味着能永远冲在前面。必须要特别努力,中国才能在智能芯片的国际竞争中最终胜出。(作者:魏玮华)



关闭

Baidu
sogou